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张冠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新时代以来,深刻式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理解越来越多的中国国家和地区有着学习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强烈意愿。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代化的世世界意义,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界意特征与优势,更能为世界各国现代化提供新的深刻式现选择、拓展新的理解路径,从而为迈向人类文明新形态铺就康庄大道。中国
展现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代化的世光明前景
从世界现代化进程看,文艺复兴、界意启蒙运动为当时欧洲国家的深刻式现现代化做了思想准备。英国较早发生工业革命,理解法国在大革命后开启工业化进程,中国美国经过南北战争初步建立国内统一市场后取得经济大发展,代化的世德国在俾斯麦推动完成德国统一后开始经济腾飞。界意20世纪及以前的几个世纪,欧美国家一直走在现代化发展的前列,引领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方向。旨在打破旧的封建秩序的西方现代化,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但也暴露出资本主宰的制度性弊端,使西方社会陷入政治撕裂、社会分化、种族歧视、文明冲突等发展困局,显现出发展颓势。
根据西方一元现代性的叙述,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线性演进过程,资本主义的胜利造就人类文明演化的最高形态。在他们看来,西方国家率先实现内生现代化,其标榜的自由民主和资本主义模式便自然而然成为现代化唯一可行的“模板”。于是,“现代化=西方化”被一些西方中心论者描述为“世界公理”。长期以来,他们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模板、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来定义现代化。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模式,跟在它们后面亦步亦趋,一方面不可避免地遭遇西方文化与本土传统之间的内在冲突,另一方面导致现代与传统的断裂,在“水土不服”中“误入歧途”,付出沉重代价。
近期有学者提醒,要留意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伪多样性。资本主义诞生以来,其中心经历了“漫长的”世纪更替,先是在地中海,然后转移到荷兰、英国,又转移到美国。但这并非西方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体现,而只是资本主义中心的转移,只是不同政治实体为资本服务的过程——不论中心在哪里,其财富和权力被少数人占有没有变,“中心—多元”结构没有变,在不同国家培养代理体系、维护全球霸权的目的没有变,西方式现代化的实质依然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迷思,展现出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阐明中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
历史地看,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将中华民族裹挟进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的背景下启程的。西方列强强行把古老中国与现代世界联通,并非为了帮助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而是图谋使中国成为西方现代化的附庸与殖民地。面对民族危亡的困局,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现代化进行艰难探索,却未能获得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化进程,是中国具有主体性地位、独立自主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实际、根据人民意愿,自主设定目标、自主创造发展的现代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认识和战略把握愈加清晰完备,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与世界影响充分显现。我们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纵览世界历史,我们踏上的这条现代化道路没有先例可循。例如,从人口规模看,2024年末中国人口数量为14.1亿,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超过了已经实现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和,中国实现现代化将极大提高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人口比例。显然,这是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再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种突出的连续性,并非一成不变的重复和循环,而是对传统的赓续和超越,书写了一个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连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每一条都打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既不排斥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规律和有益经验,又不削足适履、生搬硬套西方的发展模式,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澄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存在的话术迷雾
近些年来,包括部分全球南方国家在内的有些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例如,一是“例外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学不来”。有人认为,大多数国家既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因而无从学起。有人认为,人口大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可复制,目前约占五成的全球南方国家人口不足1000万人。二是“威胁论”。有人只看中国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鼓吹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威胁”。有人迎合西方国家炒作“国强必霸”的强权逻辑,曲解我国推进现代化的意图。有人对中国式现代化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存在畏惧或拒斥心理,甚至将正常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视为“文化入侵”。三是“依附论”。在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多数国家长期成为被剥削和掠夺的对象。有人据此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导致新的全球依附关系,并让其他国家处于更加弱势地位。四是“选边论”。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反映了两种力量的博弈、两种制度的竞争,形成了非此即彼的相互替代关系,学习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就意味着在中西尤其是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并可能会陷入两者之间的对抗。
这些认识误区,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一方面是美西方的干扰施压。近年来,随着我国同许多国家合作不断加强,一些西方国家将学习借鉴中国式现代化视为政治挑战和威胁,不断加大对重点全球南方国家的干预,威逼利诱部分国家放弃学习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不择手段抹黑中国,蓄意挑拨这些国家同中国的关系,妄图干扰和破坏其对华合作。另一方面是相关媒体的抹黑误导。很多全球南方国家的媒体被西方控制或受西方影响较大,大量充斥反华辱华等负面报道。无论是在拉美、非洲还是亚洲,西方知名通讯社都有大量活动,西方资本甚至控制了很多当地媒体,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充满恶意和偏见,频频抹黑或误导,在中外开展项目合作时,从计划到实施几乎都有媒体炒作捣乱,给我国对外合作造成严重干扰。
有鉴于此,学术界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尽快澄清美西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话术迷雾,向世界清晰展示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是各个国家一律平等、命运相连的现代化,是可借鉴、可持续、可共享的现代化,是一个跳出“丛林法则”、充满东方智慧和善意的现代化。
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和普遍意义
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是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既有“后发优势”,更有“后发劣势”。先发国家可以更加从容地化解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分散或转移现代化带来的风险与危机;后发国家则要在“时间压缩”的情况下实现“并联式”发展,更容易积累问题矛盾与风险挑战。许多国家曾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独立后仍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存在,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的危害日益深重,维护独立自主任重道远。后发国家如果不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就可能造成更大的危机。
当今世界,由于文化传统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传承也会有所不同,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和路径也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因为其尊重人类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具有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具有现代化的“世界性”,构成世界现代化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也因为其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本国国情出发,走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具有现代化的“中国式”,创造和拓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世界性”+“中国式”的深度融入和有机结合,是世界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综合创造、复合演进,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希望、有了新选择。当前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方位和世界属性,构建面向全球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提炼对全球有借鉴意义的现代化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有益启示。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1日 11版)【编辑:胡寒笑】
(责任编辑:时尚)
-
中新社吉隆坡7月11日电 (记者 陈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11日在吉隆坡出席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时就“南海仲裁案”阐明中方立场。王毅表示,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没有履行事先 ...[详细]
-
近日,一组“长沙国金中心和南岳衡山同框”的照片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相隔100余公里的两地景物竟能“同框”,不少网友惊呼“能见度爆表”。据报道,连日来湖南长沙空气质量媲美自然保护区。碧空如洗,不仅因天公 ...[详细]
-
中新网北京7月12日电(李百加 应妮)由香港西九文化区委约创作,香港话剧团联合主办及制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支持的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7月11日至20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大状王 ...[详细]
-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工作,因时因势作出 ...[详细]
-
中新网拉萨7月11日电 (张歆平)记者11日从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获悉,6月西藏全区平均气温12.9℃,较常年(1991年至2020年气候基准期的常年平均值)的12.7℃偏高0.2℃。此外,6月西藏平均 ...[详细]
-
中新网重庆7月12日电 (记者 肖江川)12日,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在“西部低空之城”重庆梁平拉开帷幕。本届博览会以“逐梦空天新时代 携手同行向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西部低空经济产业交流协作的高层次 ...[详细]
-
聚焦地震科学问题 海城地震50周年地震预测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从中国地震局获悉,7月9日至10日,海城地震50周年地震预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辽宁沈阳举行。来自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全球大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测研究 ...[详细]
-
用相似的账号名发同类照片视频混淆视听引流牟利“高仿账号”一再“碰瓷”怎么办本报记者 韩丹东某社交平台博主“××美妆课堂”目前拥有230万粉丝,但如果通过关键词检索,则立马跳出来数十个名称与其高度相似的 ...[详细]
-
中新社呼和浩特7月12日电 (记者 乌娅娜)12日,随着智能机器人“灵犀”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数字实力进行介绍,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在呼和浩特市拉开帷幕。相关领域知名院士专家、算力企 ...[详细]
-
亮相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 长轻营养食疗与天津经开区医药健康局签约合作
7月10日,由天津市数据局主办的“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数字经济项目签约会暨数据产业主题推介活动”举办。天津长轻营养食疗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出席,并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健康局就全国数字健康管理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