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旅游重塑文旅市场新版图
核心观点:县域旅游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县域新版新期待,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旅游国家战略。它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诗与远方”的重塑向往,在深层次推动着文化传承创新和生态价值转化,文旅还能够有效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市场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县域新版
《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近日发布,旅游揭示的重塑数据令人振奋。2024年我国县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总量为580.79万人次,文旅同比增长14.26%,市场旅游总收入增长9.96%;旅游总收入超200亿元的县域新版县域达44个,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的旅游县域63个。这些亮眼的重塑数字,是文旅县域旅游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追求松弛感和烟火气,市场已成为当代出游的新风尚。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正成为文旅市场的主力军。他们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走马观花,转而向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沉浸式体验。在社交媒体上,“深度游”“慢旅行”“小众地标”等关键词热度持续攀升,县域旅游正在以更接地气的方式重新定义着国人的旅行体验。
当前,县域旅游呈现三大结构性变化,彰显了消费升级新趋势。一是消费主体年轻化。18至34岁群体成为核心客群,自驾出行和短视频信息获取成为主流。二是消费内容品质化。从单纯景点打卡转向深度体验,县域旅游客群结构向高消费层级演进,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等二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三是消费模式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游客追寻“小而美、精而特”,希望远离都市喧嚣,感受地方特色文化与生活方式。
从江南水乡的慢生活体验,到西北高原的民族风情;从东北林海的冰雪奇缘,到西南山地的多彩民俗……县域旅游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以及从容的生活节奏,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一次乡间漫步、一场非遗手作体验、一顿地道农家饭,都能成为社交媒体上引发共鸣的“小确幸”。年轻一代在分享旅途风光的同时,也无意中成为县域旅游最鲜活的“代言人”,持续将网上的“流量”转化为发展的“增量”。
面对市场多元化需求,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积极作为,推动县域旅游发展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涌现出一批可圈可点的生动实践。例如,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成功打造了从生态观光到康养度假、从精品民宿到文化创意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了“一产提质、二产延伸、三产融合”的立体发展模式,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2024年,安吉实现旅游总收入475.6亿元。当地超4万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旅游收入占农民直接收入超20%。安吉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
应当看到,县域旅游正在突破地域限制,形成双向流动的新特征。一方面,高铁网络将城市消费力下沉至县域,催生“3小时旅游圈”,让城市居民能够便捷享受县域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魅力。另一方面,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内,县域旅游借助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东风,正加速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域的跨区域主题线路。这对于各地来说,也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县域旅游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它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在深层次推动着文化传承创新和生态价值转化,还能够有效盘活乡村沉睡资源,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如今,各地正以特色化、差异化的创新实践,探索着一条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融合的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路。期待更多县域能够把握机遇,在重塑文旅市场新版图的过程中,实现“精品出圈”,吸引八方来客。
(作者:西安市社会科学院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 张楠)
来源:中国经济网【编辑:胡寒笑】
(责任编辑:热点)
-
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江苏 苏州单项目最高转化金额超1.7亿元
中新网苏州7月9日电 (记者 钟升)苏州市9日举行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新闻发布会。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在会上介绍,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 ...[详细]
-
中新网7月10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10日02时39分在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北纬43.00度,东经88.28度)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详细]
-
中新网西宁7月10日电 (记者 孙睿)“韩红爱心·援青公益再行动”捐赠暨发车仪式10月9日在青海省会西宁举行。此次捐赠总价值达1730万元。此次援助行动中,韩红基金会为青海捐建乡镇急救室15所,捐赠3 ...[详细]
-
安全性缺乏证据支撑 国家卫健委禁止将这一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获悉有个别医疗机构开展“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专家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详细]
-
中新网兰州7月10日电 (艾庆龙 刘玉桃)毕业季的钟声刚为学子落下,在兰州交通大学校园里,2023级学生的就业准备已悄然启动。在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内,简历优化课老师张晓丽在给郭毅龙等同学打磨简历。“这里 ...[详细]
-
中新网昆明7月9日电 (记者 缪超)记者9日从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获悉,红河州河口县文物管理所与武汉大学合作,近期在河口县境内开展史前考古和旧石器时代的野外调查,经过几天田野勘探发掘,在红河沿岸河口段新 ...[详细]
-
中新社台北7月9日电 (记者 张晓曦)“笔墨见精神——于右任的艺术与传承”展览9日在台北长流美术馆开展,集中展出知名书法家、教育家于右任的草书、行草与行楷代表作,吸引不少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于右任18 ...[详细]
-
中新网兰州7月10日电 (闫姣 牛蒙)百余幅手绘丝路文物10日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出。系列作品由深耕考古行业三十余载的退休职员赵吴成完成,以“三分艺术,七分科学”的理念,用现代手法让千年文物“重生”。当 ...[详细]
-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最近中美关系有所改善。外交部如何看待?毛宁:关于中美关系,中方一贯按照相互尊重、和平 ...[详细]
-
两部门紧急预拨1.5亿元救灾资金 支持6省份做好防汛防台工作
中新网7月9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局部地区洪涝、地质灾害多发,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登陆并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方出现灾情险情。7月9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1 ...[详细]